【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中的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】宋濂的《送东阳马生序》是一篇经典的古文,内容朴实真挚,语言简练。在学习这篇古文时,理解其中的通假字、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现象,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。以下是对这三类文言现象的总结与分析。
一、通假字
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,由于音同或音近而借用其他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。在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中,常见的通假字如下:
通假字 | 本字 | 释义 | 出处 |
“被” | “披” | 穿着 | “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,略无慕艳意。” |
“支” | “肢” | 肢体 | “四肢僵劲不能动。” |
“乡” | “向” | 从前 | “乡为身死而不受。” |
这些通假字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,但在阅读古文时必须注意其本字,以正确理解文意。
二、一词多义
文言文中一个字往往有多种意义,根据上下文不同而变化。以下是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中几个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:
词语 | 义项1 | 义项2 | 义项3 | 出处 |
道 | 道路 | 道理 | 学问 | “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,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” |
书 | 书籍 | 信件 | 写 | 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 |
从 | 跟随 | 依从 | 由 | “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” |
患 | 担忧 | 灾祸 | 害怕 | “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。” |
以 | 用 | 因为 | 表目的 | “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。” |
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各异,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。
三、古今异义
古今异义是指某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。在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中,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:
词语 | 古义 | 今义 | 出处 |
趋 | 快步走 | 趋向 | “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” |
媒 | 介绍人 | 媒介 | “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。” |
比 | 比较 | 比如 | “比得软脚病,不能进。” |
诸 | 之于 | 各位 | “今诸生学于太学。” |
稍 | 渐渐 | 微小 | “稍降辞色。” |
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仍然存在,但意义已发生变化,因此在阅读古文时需特别注意。
总结
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作为一篇经典散文,不仅展示了作者勤奋好学的精神,也蕴含了丰富的文言知识。通过对通假字、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梳理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意,提升古文阅读能力。在今后的学习中,应注重积累,灵活运用,做到举一反三,真正掌握古文的语言规律。